首页
>特色服务>特色专区>助企纾困专区>通知公告

内江市政务服务局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2- 02- 28 16: 58浏览次数: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的要求,加快推动职能转变,把政务服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现将我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政府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党组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等形式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到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坚持依宪执政、依法行政,认真组织学习《宪法》《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条例》等25部法律法规,利用大厅LED显示屏、竖屏、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发布依法治市宣传标语400余条次,切实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2.抓实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31个,累计评选流动红旗窗口40个、政务服务明星108名。

  3.“1+2+X”抓实抓紧常态化疫情防控。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建立人员外出台帐、环境消杀台账两本台账,着力营造政务大厅依法开展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温、双码并行等常态防控措施,确保群众办事安全有序。

  (二)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1.深化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一是厘清权责边界。印发《内江市本级部门(单位)权力清单(2020年本)》,公布十大类行政权力5407项。二是积极简政放权。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整合优化县级审批服务机构与职能,全市各县(市、区)平均划转事项84项。三是推进改革赋能。开展自贸试验区内江协同改革先行区放权赋能,经开区片区、城南新区片区实际承接省级管理事项140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122项、市中区划转行政许可事项253项;高新区片区实际承接省级管理事项140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92项、东兴区划转行政许可事项253项。

  2.事项集成,优化窗口服务。一是增强“一门办”功能。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市县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进入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受理;在大厅开设“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缴存登记“一日办结”;采取“提前预约、特事特办”形式,累计开展“延时办”236件、“上门办”122件。二是推进“一窗办”改革。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设立全科无差别综合窗口40个、分领域综合窗口741个,事项进驻综合窗口比例达100%。三是开通“川渝办”服务。设立“川渝通办”专窗,梳理内江地区可办事项169项,办结通办事项740件;与重庆市荣昌区签定《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荣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推进两地政务服务互联、信息共享、异地联办、结果互认。

  3.平台联通,提升网办水平。一是升级服务平台。实施“一网通办”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甜成办”统一互动政务平台累计接入本地应用157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78%,审批时限缩短比例达88.62%。二是推行集成服务。加快“一网通办”前提下流程再造,探索推出二手房过户、夫妻财产约定等“一件事”3项。三是增强服务功能。强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推广使用,累计认领电子证照209类,上传部门电子印章655个,截止12月底,电子证照同步生产率98.05%,电子印章加盖率99.94%。四是落实评价机制。落实“好差评”机制,人均主动评价数超1.13,办件评价满意率100%,差评整改率100%。

  4.闭环管理,高效化解民忧。一是全面完成热线归并。采取整体并入、双号并行、设立分中心三种模式,将32条国家部委热线和18条地方热线统一归并至12345热线,设置座席30个,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实现12345“一号受理、一键回应”。二是强化热线运行管理。设置人社医保、不动产公积金、车管、法律4个业务专区,梳理政策法规、办事流程785项,编制热点问答362条。三是提升热线运转质效。健全接通响应率、按时办结率、及时反馈率、群众满意率“四位一体”效能考核体系,推进诉求办理闭环运行,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

  5.示范引领,推动服务下沉。一是抓实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按照“示范引路、试点先行、总结推广”思路,在27个镇(街道)、187个村(社区)开展省级、市级“三化”试点工作,2021年创建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14个、市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6个、“示范便民服务室(站)”135个。二是积极开展为民代办服务。全覆盖建立“村级民事代办制度”,村均公布代办事项54项,全面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米”。三是创新推进“政务+金融”服务。与农信社签订“政务服务+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存、取、贷款等业务进驻镇村便民服务中心(室),10月开通以来,两个试点镇已发放智能贷款42笔、327.86万元,办理取款、缴费等业务1200余人次。

  (三)健全决策机制

  一是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按制度规定,严密组织“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确保决策的合法性。按要求,严格组织对重大事项决策情况“回头看”的自查,自觉查漏补缺,完善决策细节,全面清理和整改不符合决策规定的行为。二是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自觉接受全体干部职工和企业群众的监督,提升公信力。三是严把合法性审查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法律审查关”作用。涉及重大决策或相关涉法事项,均提前征询法律顾问的意见建议,确保执行中的合法性。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宣传力度广度精度不够,“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的理念尚未普及。

  (二)“一网通办”还存在“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自建业务系统与省一体化平台深度对接未完全达效。

  (三)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进不平衡,县级尚未完全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三、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工作要求,由党组书记、局长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党组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及时听取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带头尊法学法,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多种形式开展集体学法。结合工作实践,带头讲法治课,做学法表率。2021年,主持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6次、党组会34次,先后研究了经费支付工作、人事工作、聘请法律顾问、天府通办内江分站点建设、保密工作等相关重大事项,认真履行了第一责任人职责。

  四、下一年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内江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审批服务领域技术、政策、流程创新。认真做好省年度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指标评价迎评工作,并以此为牵引,做好短板弱项指标的提升优化工作。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跨区域政务合作。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高效优质审批服务新机制。采取开通“绿色通道”、推行网上审批、推动容缺受理等措施,积极解决企业疫情期间办事难题。

  (二)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认真做好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及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化“综合窗口”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依法探索推出“综合窗口+主题套餐服务”,促进政务服务供给模式再升级。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使用,减免办事所需材料。

  (三)认真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省委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要求部署,围绕最终确定的中心镇、中心村,指导各地及时调整优化年度“三化”建设方案。坚持因地制宜,采取“统一+个性”方式推进镇街扩权,精准赋能助推镇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推行“政务服务+”模式,将产业发展、社会治理、金融服务等关联业务整合融入基层政务服务平台,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基层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四)切实提升12345热线运转质效。深化市县镇村四级协同联动,严格处办规程,落实闭环管理,提高热线办理质量。突出问题导向做好知识库建设和维护,打造“权威准确、标准统一、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热线知识库。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办事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化数据指标分析和结果运用,持续推进热线高质效运行。

  (五)全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持续开展流动红旗窗口、政务服务明星评选活动,探索制定《政务服务大厅“办不成事”爱理窗口管理暂行办法》,不断营造人人都是开放形象、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